文章

外观模式

外观模式

本文介绍外观模式定义、结构、特点、适用场景、代码实现。

外观模式

1 模式的定义

外观模式(Facade Pattern):外部与一个子系统的通信必须通过一个统一的外观对象进行,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,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,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。外观模式又称为门面模式,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。

2 模式的结构

2.1 结构图

2.2 参与者

  1. 外观(Facade)提供了一种访问特定子系统功能的便捷方式,其了解如何重定向客户端请求,知晓如何操作一切活动部件。
  2. 创建附加外观(Additional Facade) 类可以避免多种不相关的功能污染单一外观,使其变成又一个复杂结构。客户端和其他外观都可使用附加外观。
  3. 复杂子系统(Complex Subsystem)由数十个不同对象构成。如果要用这些对象完成有意义的工作,你必须深入了解子系统的实现细节,比如按照正确顺序初始化对象和为其提供正确格式的数据。子系统类不会意识到外观的存在,它们在系统内运作并且相互之间可直接进行交互。

3 模式分析

3.1 优点

  • 对客户屏蔽子系统组件,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容易。通过引入外观模式,客户代码将变得很简单,与之关联的对象也很少。
  • 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之间的松耦合关系,这使得子系统的组件变化不会影响到调用它的客户类,只需要调整外观类即可。
  • 降低了大型软件系统中的编译依赖性,并简化了系统在不同平台之间的移植过程,因为编译一个子系统一般不需要编译所有其他的子系统。一个子系统的修改对其他子系统没有任何影响,而且子系统内部变化也不会影响到外观对象。
  • 只是提供了一个访问子系统的统一入口,并不影响用户直接使用子系统类。

3.2 缺点

  • 不能很好地限制客户使用子系统类,如果对客户访问子系统类做太多的限制则减少了可变性和灵活性。
  • 在不引入抽象外观类的情况下,增加新的子系统可能需要修改外观类或客户端的源代码,违背了“开闭原则”。

4 适用环境

  • 当要为一个复杂子系统提供一个简单接口时可以使用外观模式。该接口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,而且用户也可以越过外观类直接访问子系统。

  • 客户程序与多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很大的依赖性。引入外观类将子系统与客户以及其他子系统解耦,可以提高子系统的独立性和可移植性。
  • 在层次化结构中,可以使用外观模式定义系统中每一层的入口,层与层之间不直接产生联系,而通过外观类建立联系,降低层之间的耦合度。

5 实现方式

  • 考虑能否在现有子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更简单的接口。如果该接口能让客户端代码独立于众多子系统类,那么你的方向就是正确的。
  • 在一个新的外观类中声明并实现该接口。外观应将客户端代码的调用重定向到子系统中的相应对象处。如果客户端代码没有对子系统进行初始化,也没有对其后续生命周期进行 理,那么外观必须完成此类工作。
  • 如果要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优势,你必须确保所有客户端代码仅通过外观来与子系统进行交互。此后客户端代码将不会受到任何由子系统代码修改而造成的影响,比如子系统升级后,你只需修改外观中的代码即可。
  • 如果外观变得过于臃肿,你可以考虑将其部分行为抽取为一个新的专用外观类。

6 代码实现

https://github.com/august295/DesignPatternCode

参考

[1] https://design-patterns.readthedocs.io/zh_CN/latest/structural_patterns/decorator.html

[2] https://refactoringguru.cn/design-patterns/decorator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